每服一丸,温酒或葱汤送下。一小儿患此,因母郁怒所致,母用加味小柴胡汤及加味逍遥散,儿热止,又以加味归脾汤而愈。
若前症发热作渴,手足并冷,大便自利,喜饮热汤,此阴盛也,宜用十二味异功散、八味丸。一小儿患此久不愈,头重胸满,饮食少思,此禀脾胃虚弱也,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,诸症寻愈,次用八珍汤佐以五味异功散,月余疮口渐敛,仍用十全大补汤而痊。
后因停食泄泻,手足并冷,用六君、姜、桂,不应,用人参一两、附子一钱数剂,诸症始退,却用独参汤,月许而愈。余用大料益气汤数剂而安,又用二十余剂而愈。
一小儿痘后,不时寒热噫气,饮食吞酸,服二陈、枳实、黄连,更寒热如疟,腹坠下气,此中气复伤而下陷也,朝用补中益气汤,夕用五味异功散,各加干姜、木香而愈。更朝用补中益气汤,夕用异功散而愈。
余曰∶此真气不足,邪气有余之症,治之无功矣。邪在内而大便秘者,轻则九味解毒散;重则大连翘饮。
窃谓前症更当发,痘疮已出未出,已靥未靥,外邪所伤,内虚火动。又惑于速效之说,敷追蚀生肌之药,患处复黯,七恶并臻而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