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急者,内虚也,用羊肉补之,『内经』云: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,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是也。师曰:夫尊荣人,骨弱肌肤盛重,因疲劳,汗出,卧不时动摇,加被微风,遂得之。
若自呕吐已,又泻利止,仍有头痛身疼恶寒,更复发热,是里解而表不解也,宜用藿香正气汤或香薷饮,散而和之可也。脾中风邪,翕翕发热,中风之本证也。
关位乎中,以候脾,界乎寸尺,所以升降出入者也,今上下不至关,是升降出入息矣。发阴虚之汗,汗出则亡阴,即发吐衄之汗也,故见不得眴,不得眠,亡阴之病也。
惑蚀于上部之喉,故先声嚘,毒在喉也。 上条发明外感寒邪,能病奔豚,此条更申明内有水气,徐彬曰:仲景论证,每合数条以尽其变,言奔豚由于惊,又言其从少腹冲至咽喉,又言其兼腹痛,而往来寒热,又言其兼核起,而无他病,又言汗后脐下悸,欲作奔豚而未成者,其浅深了然。
各以其部之处,而诊积之所在也。肾着之病,其人身体重,腰中冷,如坐水中,形如水状,反不渴,小便自利,饮食如故,病属下焦,身劳汗出,衣里冷湿,久久得之,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带五千钱,干肾缺中风、中寒二条,必是简脱。
赵良曰:肠胃阳明经也,以下血言,胃居大肠之上,若聚于胃,必先便后血,去肛门远,故曰远血。然其中尚有可采之句,所以各篇不动经文,强加注释,复录原文,附于卷末,以志阙疑云。